国足不用于汉超,或与伊万的两个“心结”有关

(此为旧著,聊博一乐)

久古

11月5日进行的亚冠精英赛第4轮,费南多因伤没进申花比赛大名单,武磊则是临赛之前因老伤加重而缺阵。从相关媒体报道来看,这两名球员能否参加即将到来的国足客场与巴林队之战存疑。在谢文能累积黄牌停赛的情况下,国足15日的比赛锋线告急极有可能是大概率的事情。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之下,于汉超再次成为坊间热议的焦点。申花与中央海岸水手之战,开场20秒,于汉超就替下受伤的谢鹏飞并打满全场,最终帮助球队拿到了宝贵的1分。而奉献一传一射的于汉超为什么却进不了国家队,自然又成了绕不开的话题。对此,马姓知名媒体人在个人社媒称,为啥中国足协视而不见,就是不让国家队征召,懂的都懂。

马知名的意思,如果没有猜错,应该是指多年前那个“车牌事件”。类似的,吴兴涵之所以没被国足选上,恐怕也是非足球因素。但个人认为,即便这个说法成立,于汉超之所以与18强赛无缘,或与伊万的两个“心结”关系最大,并且这与他的前任扬科维奇有关。

觉得很扯是不是?伊万有哪两个心结?用不用于汉超为什么与扬科维奇有关?别急,且听俺一一道来。

心结一:“更有侵略性”的足球

3月20日,上任还不满一个月的伊万接受了媒体的专访。其中,在回答年初进行的亚洲杯国足进攻乏力(一球未进小组出局)的问题时,伊万提出了一个设想:(国家队)要改变战术打法,要踢得更具进攻性,更有侵略性;球员要敢于冒险,不冒险是不可能进球的。取得好成绩的唯一办法,就是要踢进攻性足球。

他还进一步作了解释:我们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前场紧逼,采取前场紧逼+区域拦截的战术,在进攻端投入更多人员。

这个设想,几乎奠定了他执教8个月以来国足的基调。一直被球迷议论的442阵型,从伊万的国足首秀、即36强赛客场2-2新加坡之战开始,直到18强赛打完第4轮时止都没有改变过,大概也就能够理解了。

可以这么说,伊万是先确定自己的战术打法(是否其一贯打法未知),再有针对性地选择球员。经过多次集训,以及多场比赛的反复演练、使用,国家队的首发阵容已成型,基本上就是目前球迷看到的一切:

前锋以武磊、费南多、张玉宁3人为主;4名中场,无论是菱形站位还是平行站位,拜合拉木和谢文能都是主力边前卫;后腰以李源一、王上源为主,必要时增加蒋圣龙。如果是菱形站位,韦世豪最有可能出任前腰。包括守门员在内的整个后卫线就不多说了,球迷都知道。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即便首轮面对实力强大的日本队,这个阵型也毫不动摇,区别只是两名边前卫深度回防为主。而这种战术打法,从与沙特、澳大利亚和印尼队这3场比赛来看,效果是不错的。虽然前两战都输了,但前者堪称“惜负”;后者其实也有机会,并没有出现赛前球迷预测的那种一边倒现象。主场2-1战胜印尼队,则是完全出乎多数球迷的意料,甚至包括对手的韩国籍主帅申台龙。

但这套打法非常耗费体能,而除了李源一,国足并没有匹配这种打法太理想的替补球员。一旦拜合拉木和谢文能体能下降,或者其他原因(比如中印之战拜合拉木出任前锋),李源一几乎就成了铁定的边前卫主要选项。不出意料,与巴林之战仍将如此,首发边前卫应该就是拜合拉木和李源一。

换句话说,70分钟左右球员的体能下降之后,国足的边路进攻和防守都有可能会出现问题,前3战国足的失球也基本证实了这一点。

一定要把话说得更明白,那就是因为扬科维奇的3中卫战术偏重防守导致进球少,伊万据此为国足量身定制了一套全新的打法。他当时接受的是国内某主流媒体的采访,说出的话自是一言九鼎。哪怕在最困难的情况下,指望他会作出改变的可能性都不会太大。

于汉超的能力毋庸置疑,特别是众多球迷和媒体人说的“替补上场20分钟可以闪光”。但于汉超是边路球员,除了进攻之外,还必须承担非常重的防守任务。虽然这场亚冠精英赛打满了全场,但这不是他的常态。能不能在对抗强度更大、节奏更快的18强赛中,既能满足防守的同时又保证还有如此表现,的确需要打个问号。

对于这个问题,早在18强赛开始之前的8月份,媒体就总结出了伊万的两个选人标准:拼搏精神和移动能力。上述给出的所谓主力阵容,通过这么多场比赛,球迷也应该看得非常清楚了。如果于汉超被征召,那就说明一个问题:伊万有可能会改变自己的战术打法。

但是,哪怕是不排除武磊、费南多缺阵的情况下,这个可能性又有多大,现在谁也不知道。

心结二:启用年轻球员(新人)

新一期集训名单,除了朱辰杰,蒋圣龙、拜合拉木、谢文能、徐皓阳、程进、汪海健、魏震、胡荷韬、曹永竞、韩佳奇,包括之前的王振澳等,都是伊万看中、选拔出来的年轻人,或者说“新人”。这其中,除了韩佳奇首次入选,以及上期补招参加集训而未进入比赛大名单的曹永竞之外,拜合拉木和谢文能是绝对主力;朱辰杰缺阵,蒋圣龙是绝对主力;徐皓阳和胡荷韬各有一次首发,其他球员或多或少也都有过出场纪录。

大胆启用年轻球员(新人),已经成为外界对伊万的共识。个人认为,这或许有两种考虑。一是战术打法的需要,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战术打法极耗体能的问题,必须是体能更好的年轻人才能支撑;二是不排除与伊万的前任有关。

下课之后,扬科维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培养了一批球员(注:亚运队班底子),他们是未来10-15年中国足球的中流砥柱,“我为之感到自豪”。

话说到这儿就行了,后面的没必要再作展开,理解就行。我的意思是说,必须做出与扬科维奇不同的一些改变,应该就是伊万某种承诺的一部分内容。

事实上,伊万这么做也赢得了外界的称赞。或许,因为这一点,无论18强赛的最终结果如何,伊万也会给中国足球留下自己浓重的一笔。既然如此,在张琳芃、吴曦先后淡出国家队的情况下,再选择年龄更大的于汉超,球迷就会有另一种看法,伊万那“一笔”可能就会“冲淡”。

再说了,如果武磊、费南多真的因伤缺阵中巴之战,再加上此前的阿兰和谢鹏飞落选,除了守门员和李磊,国足就全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了。在这么一群年轻人之中,硬是插入一员37岁的老将,岂不显得很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