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讲述李子柒学漆艺细节:作品完成80%没达到效果,决定重做后“破防”大哭

11月12日,在作品断更1217天后,李子柒发布新视频,播放量迅速过亿,引爆全网。首条视频中,李子柒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为主题,亲自动手做了一扇漆器门。不过,漆器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李子柒多次遇到意外状况。其指导老师尹利萍说,李子柒在整个工序已经完成了80%时,遭遇了返工重做的难题,当决定重新返工后李子柒曾放声大哭。

微信图片_20241112170908.jpg李子柒新视频截图(图源:个人账号)

据介绍,成都漆器又称“卤漆”,它厚重内敛、温润光洁、雕刻精湛、风格独特,是中国五大漆器之一。2006年,成都漆艺入选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7年,尹利萍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都漆艺代表性传承人。

严重过敏,脸肿成了“电视机”

2022年,李子柒来到成都漆器工艺厂,找到尹利萍并接受了多日漆艺专业培训。为了制作一件完美的漆器,从立夏到大寒,李子柒创作了大半年。

多数时间里,尹利萍在成都,李子柒在绵阳,两人通过电话和微信交流漆艺。

当李子柒提出要把奶奶的衣柜制成漆器的想法时,尹利萍先打起了退堂鼓。那是一个约两米高的老旧衣柜,不少木板框架间出现了裂缝,有些地方被虫蛀出了孔洞,如果用来做漆器的胎体,需要大面积修补。

李子柒没放弃,她按照尹利萍的建议,一点点完善胎体。视频中,她将柜门拆下后,用砖头压实防止门板变形;将瓦灰与生漆面糊调匀修补孔洞,再打磨平整、裱布;用黄土和生漆调成底灰后,涂抹、阴干、打磨,反复多次……

微信截图_20241113170835.png李子柒对生漆过敏(图源:封面新闻)

“这是成都漆艺的基础步骤,完成胎体制作后,要多次上灰、髹底漆、打磨,再髹漆,才能进行雕刻加工。”尹利萍介绍,成都漆艺有工序繁多、制作细致、耗时久长的特点,制作期间漆工多次接触生漆,不少人会出现生漆过敏的症状。

制作过程中,李子柒和她的创作团队遭遇了较长时间的生漆过敏,部分人员身上出现了红疹等症状,甚至一度影响拍摄。“我和他们说,我自己从事漆艺近50年,也会生漆过敏,这是正常的情况,李子柒也一直坚持了下来。”尹利萍说。

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李子柒还描述了自己和团队的过敏细节。李子柒说:“这个真的是痛并快乐着,第一次割漆回家,脸就肿成电视机,身上全是那种特别大的大红肿包。痒得睡不着,全身都结痂了又挠开,皮开肉绽,最后整个团队组团去医院打抗敏针。”

制作到80%又重来,李子柒破防大哭

成都漆艺以“三雕一刻”等极富地域特色的修饰技艺闻名全国,所谓三雕一刻是指雕花填彩、雕漆隐花、雕银丝光、拉线针刻等技法。

“雕漆隐花风格是内敛含蓄不张扬的,李子柒觉得这个比较适合她。”尹利萍介绍,雕漆隐花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工艺较为复杂,要先用雕刀在漆器表面镂刻纹样,然后在雕好的饰纹内涂髹金底漆,贴金、银箔,待金底漆干后,再髹涂透明漆数遍,经多次打磨抛光,直到髹漆器表面平滑光亮。

视频中,李子柒绘制出麒麟图案,铺撒螺钿粉营造出云雾缭绕的氛围,雕出麒麟花纹,揉金胶漆,贴金箔,反复髹透明漆,打磨调整,揩漆推光,最终呈现出“紫气东来”的效果。然而实际过程并不顺利,第一次给麒麟涂上透明漆后并未达到理想的呈现效果。

微信截图_20241113170938.png成都漆艺国家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尹利萍与李子柒合影(图源:川观新闻)

是留有遗憾还是返工重做,成了摆在李子柒面前的难题。

“我建议她将就算了,第一次做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尹利萍告诉记者,那时整个工序已经完成了80%,如果返工,要把金箔全部拆掉,还不能影响麒麟的雕刻花纹,这需要耐心和十分精巧的手艺。

那晚,尹利萍和李子柒深聊近两小时,谈了很多技术细节和漆艺经验,当决定重新返工后,李子柒放声大哭。“她说她是一个很坚强的人,但付出大量心血精力以后却没达到理想效果,让她有些破防。”尹利萍说。

“漆艺就是一门让人投入、让人着迷的技艺,不要怕失败,要尊重漆艺、顺从漆艺、敬畏漆艺。”那晚,尹利萍用这句话鼓舞了李子柒。

“漆乐无穷”则在宽广的创作空间。尹利萍表示,成都漆艺胎体不拘,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可以探索新的尝试,可通过胎体的材质变化,以及和空间环艺、装置、雕塑等玩转跨界艺术,赋予漆器新的生命。

停更期间拜访100多位非遗传承人,未来没有明确规划

停更的三年里,李子柒在做什么?近日,针对网友关心的问题,李子柒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透露,自己有了更多的时间休息和陪伴奶奶,而最大的收获,则是走访了20多个省市,拜访了100多位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工作者。“六七年前我去拜访手艺人的时候,更多的是为了学习技术,最近这几年,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听他们的故事。”

为了更加了解蓝印花布的技艺,她曾前往江苏南通,跟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蓝印花布传人王振兴学习。聊天中,她得知王振兴的儿孙都学习了蓝印花布印染工艺,但是出于生计考虑,孙子们并未凭借这门手艺谋生。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喜爱,特别是短视频新媒体平台的兴起,非遗传承人的生存状况逐渐得到改善。2024年,李子柒再次拜访王振兴,状况截然不同。“王爷爷特别开心地拉着我的手,去看他新染的布和新做的一些产品,它们特别时尚,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这都是他的孙女帮他做的设计。”

微信图片_20241113143348.jpg李子柒新视频截图(图源:个人账号)

采访中,李子柒也分享了她的未来规划:“不管是互联网、短视频、科技、AI,这些东西都可以成为我展示自己的生活,进行传播文化的一种方式。所以我想要继续往前走走看,看能不能踩出一些新的脚印。”

她表示,目前主要的工作是围绕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及良性生态构建。一方面,要助力搭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智力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另一方面,要针对性解决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非遗传承人面临的年龄断层、缺乏有效宣传手段等问题。未来,她想要探索新的路径传播传统文化。

至于商业化,李子柒表示,目前虽然暂无明确规划,但只要能够继续做传统文化相关的工作,不管是从作品还是商业价值等各层面上被认可、被喜欢,就会感到幸福。她说:“我坚信我选择的路是正确的,也是有意义的。”

极目新闻综合新华社、四川日报、封面新闻、四川在线、齐鲁晚报、当事人账号